主力撤退倒计时! 看懂这3个信号配资知识门户,别当最后接盘侠
端午假期刚过,A股的多空博弈已硝烟弥漫。
散户还在争论“3000点保卫战”还是“跨年行情”,
主力却悄悄玩起了“金鸡独立”的把戏——用银行、证券板块强撑指数,掩护高位股出货。
一、主力控盘的“障眼法”有多狡猾?
当你看到银行股稳如泰山、证券板块突然脉冲拉升,别急着欢呼。
这不过是主力导演的“指数维稳秀”:用14万亿市值的银行当“压舱石”,日均成交却不足300亿。
典型的高控盘庄股特征——轻飘飘就能托起大盘,实际却在悄悄转移筹码。
主力最近三次救市,早就埋下了伏笔。
2023年“8·28救市”拉证券打头阵,吸引跟风盘;
2024年“春季救市”和“9·24行情”,让煤炭、石油等周期股高位换手。
如今轮到银行板块扛大旗,但散户早就学精了:你拉你的金融股,我守我的题材股。
这种“观望式抵抗”逼得主力进退两难:既要维持指数体面,又舍不得真金白银投入。
于是成交量变得极其诡异。
突然放量又迅速缩水,像极了“脉冲式哮喘”。
比如上周三AI概念突然大涨,次日就熄火。
这根本不是行情启动,而是主力在科技股里制造“局部赚钱效应”,引诱散户接盘高位筹码。
二、技术面拉响的警报不能忽视
打开A股周线图,一个危险信号正在闪烁:MACD顶背离。
从去年底开始,MACD指标一路向下,指数却横在3200-3400点高位。
这种“表面坚挺配资知识门户,内在虚脱”的背离,历史上平均引发15%-20%的调整。
更狡猾的是主力设置的“心理锚点”。
市场热议的3300点、3280点支撑位,本质是诱多陷阱。
就像钓鱼时水下的亮片,吸引鱼群聚集。
一旦这些点位反复测试却无法突破,支撑瞬间会变成压力,引发恐慌抛售。
对比前两次顶部结构,风险更清晰。
去年是“单峰急跌”,这次却是“五峰横盘”——像连续五次爬山都无力登顶。
这种“多头衰竭”形态,说明主力通过反复震荡完成出货。
一旦筹码派发干净,回调力度可能远超预期。
三、主力下周的“剧本”已写好
根据主力操盘习惯和资金动向,未来五天大概率这样走:
周一(6月3日):消费股短暂冲高
端午文旅、餐饮数据公布,食品饮料、零售板块可能高开。
但节前埋伏的获利盘会趁机抛售,最终冲高回落。
周二(6月4日):金融权重硬撑指数
银行、证券板块可能再度“金鸡独立”。
指数或许微红,但中小创个股阴跌不止。
典型“赚指数亏钱”的行情,账户缩水比大盘更快。
周三(6月5日):题材股弱反弹
主力短暂休息时,AI、机器人等科技题材可能反抽。
但这只是出货前的“回光返照”,持续性极差。
追涨的散户稍慢一步就会套牢。
周四到周五(6月6-7日):方向选择时刻
如果前面三天量能不足8000亿,主力可能放弃护盘。
指数将考验3200点关口,跌破后可能加速滑向3080点区间。
防御性板块如医药、消费相对抗跌,高位题材股则可能补跌。
四、散户防割指南:盯紧这两类信号
1. 警惕“脉冲式诱多”
金融权重突然拉升,尤其是银行股的“估值修复”论调,往往是陷阱。
12年慢牛积累的获利盘,随时可能倾泻而下。
当证券板块单日暴涨超3%,次日却低开低走,就是典型诱多。
2. 相信真金白银的数据
北向资金连续3天净流出,两融余额徘徊不前,说明增量资金不愿进场。
此时追高热门股,等于跳进主力挖好的坑。
比如上周脉冲放量的AI概念,次日资金立刻出逃15亿。
3. 死守两条纪律线
仓位红线:周线3200点跌破,立刻减仓至5成以下。
止损铁律:高位题材股设置5%-8%止损线,避免深套。
例如某机器人概念股从高点回撤8%后,一个月内又跌了30%。
主力撤退时,从来不会敲锣打鼓。
当你看到银行股缩量护盘、MACD周线死叉确认,
记住:保住本金远比博反弹重要配资知识门户。
优速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